找到相关内容6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校勘重印后记

    六经以《解深密经》为主,十一论则以本论为主。此外,尚有十支末论,都是依据本论撰写的,后人称为「一本十支」。其关系为:《百法明门论》略陈名数支,是略录本论〈本地分〉中名数,以一切法无我为宗;《大乘五蕴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5162921.html
  • 浅谈中国佛教的过去和未来

    初祖慧远,博通六经、老庄之学,听道安大师讲般若经后,感叹“儒道九流皆糠秕”,遂与弟慧持皈依道安法师座下并剃度出家。[ 《高僧传》卷第六,慧皎法师撰 《大正藏》第50卷357页] 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,...

    释正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2266135.html
  • 慈宗所依据的“经典”是什么?

    菩萨圆通章》,合而为『弥勒六经』。这是较狭义的说法,若广义的来说,释迦佛曾摩顶授记弥勒菩萨,并将无量劫来所修、所集、所证的一切佛法赋予弥勒当来弘传,因此八万四千法无一不是慈宗弟子所应当修学、护持、弘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066274.html
  • 五性各别与一性皆成(续)

    藏思想的作品之一,而主张“一乘”思想。但是,吾人认为不能确定地说某一经典属於某一思想。为了证明北理论,吾人要擧两个例子。  例一,“楞咖经”属於唯识宗的昕依经典一即六经之二。对说明五种种姓而言,比“...

    金东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3666615.html
  • 求那跋陀罗对中国禅宗的贡献

    呵佛骂祖;而他却有秕糠《六经》的精神。有人间他何不著书?对曰:《六经》注我,我注《六经》(二五四)。这不但与《楞伽经》(卷四)所说“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,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”的圣教相契,而且说话方式颠来倒去,与禅师们的机锋没有什么不同。至于说“学苟知本,二八经》皆我注脚”二一五二页),那就把儒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《六经》,视之为秕糠了。他所谓“学苟知本”的“学”、“只是觉得他底”,与读书搏...

    田光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667460.html
  • 三藏十二分教

    贯穿散漫的花朵而成为花鬘的。世间散漫的真理,经佛的言教而贯穿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学问。虽然有五种翻译,但是普通只用“经”字,是借用中土圣人之言为六经的意思。律也是汉语,梵文有四个不同的名字:第一,“毗尼”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867576.html
  • 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

    言。徒虚语耳.   非博览无以据   高僧传云。非博则语无所据。当知今古之兴亡。须识华梵之名义。游三藏之教海。玩六经之词林。言不妄谈语有典据。故习凿齿赞安师曰。理怀简衷多所博涉。内外群书略皆遍睹。阴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168490.html
  • 楼观台与佛道之争

    竟尚虚无,谈玄说道。正如颐炎武《日知录》卷十三《正始》所指出,自曹魏开始∶一时名士风流,盛于雒下,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,蔑礼法而崇放达。又干宝《晋记总论》也就是说那时是学者以老庄为宗,而绌《六经》。当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170737.html
  • 乱世莲花——慧远大师(十二)

    卢山后的三十多年,也是慧远大师开展多方面佛教活动的主要时期。  佛学思想  慧远大师不但是一代的佛学大师,而且博览中国的六经,并对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有深入的研究。在思想上他并不排斥佛教以外的学说,因为...

    朱丹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3374333.html
  • 六朝形神之争

    教的熏陶,“明于礼义而闇于知人心”,无法了解佛教的至高无上的道理。《明佛论》指出,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拘泥于耳闻目睹,眼见为实,耳听为虚,儒家信徒皆先入为主,执《六经》为圭臬,然而,《六经》皆不出政治...是否存在!  第二,只要佛教的一方从传统的经典中找到神不灭的依据,反佛教的一方就难以招架,而不管他们如何解释,也不能否定传统的特别是儒家的“六经”的权威!  二)齐梁时期的形神之争  从东晋的罗含到梁代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278263.html